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
束缚应激模型
束缚应激常作为单程长时刺激的一部分,但仅通过束缚应激就可以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样焦虑症状。根据束缚时间不同分为急性应激模型和慢性应激模型。急性束缚应激显著提高大鼠脑垂体的肾上腺髓质素水平,出现肾上腺功能紊乱,焦虑水平提高,血浆皮质酮水平上升,持续应激能破坏小鼠部分系统的生理节奏,诱导更高频的排尿行为。足底点击模型
足底点击是一种能影响身体和情绪的复杂应激源。该模型诱导的行为能够满足创伤后应激障碍动物模型的表面效度,例如持续的恐惧反应,情绪淡漠、社交回避、高觉醒、持续的睡眠障碍、认知障碍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症状。不可预计性应激模型
不可预计性应激模型最初用于构建抑郁模型,但由于其能够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行为表现并且对SSRIs(主要是舍曲林和阿米替林)类药物和氯胺酮保持长期敏感性,具有良好的表面效度和预测效度,因此也作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动物模型来进行研究。时间依赖性敏感化模型
一系列短暂而强烈的刺激后,建模鼠可对不同的应激源产生长期、逐渐放大的应激反应。常见应激源有心理性应激源和药理性应激源。尽管应激源类型多样,但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是时间依赖性的敏感化,即时隔很久之后施加与之前相同或不同的二次刺激,第二次受到刺激与之前未受过刺激的动物相比,对压力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显著改变。生命早期应激模型
母婴分离作为一种生命早期不良事件在人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动物研究中模拟母婴分离的具体操作作为仔鼠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通常为前21天),每天与母亲分离一段时间。母婴分离会使大鼠的惊反射增强,焦虑样行为增多,在成年期应对轻度应激时皮质酮分泌过多。社交失败模型
社交失败模型的建立通常使用同种雄性鼠,一方为具有侵略性的“定居者”,另一方为“侵入者”,以“侵入者”和“定居者”同处于“侵入者”所占领的区域,双方交战打斗,通常“侵入者”处于劣势并投降。社交失败模型的一致结果是社交回避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更少接触同种动物、高警觉和快感缺乏以及奖赏、激励行为和奖赏回路的损害。社会隔离模型
社会隔离也称社交孤立,将拟建模鼠单独饲养3-4周,失去与同龄鼠社交接触的机会,造成行为、生理上的功能失调以及分子机制的改变,如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皮质酮水平的下降,对急性应激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增加了垂体对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急速释放激素的敏感性,并且通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测试发现HPA轴负反馈受损。天敌应激模型
天敌应激的方式包括单一应激暴露,如无保护地暴露于天敌,或有护栏地暴露于天敌,又或暴露于天敌的气味之下。经过这些处理,建模鼠会在3个月内表现行为上或是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回避、夸张的恐惧反应、高警觉和痛觉过敏。在直接天敌暴露方式中,如将建模鼠再次置于创伤相关线索中,可测得较明显的回避行为 。水下创伤模型
水下创伤是将大鼠放入撤去平台的水迷宫中游泳1min,随后,用金属网将大鼠从水中捞起使之不能随意游动。水下创伤不同于强迫游泳,该模型模拟了生活中“溺水”这一应激源的创伤事件。经历过水下创伤的大鼠,焦虑水平显著上升并且可持续一个月。20min后将其再次暴露与创伤环境中,可出现空间记忆能力受损,且该行为可持续存在3周。单程长时刺激模型
将动物束缚2h,随后动物在24℃左右的水中进行20min的强迫游泳,休息15min后,用乙醚蒸汽麻醉直至其失去意识,最后将动物放置在安静的环境下7-14d。常见大鼠模型,大鼠经历单程长时刺激后,焦虑水平、唤醒程度以及恐惧记忆水平均提高,并出现睡眠异常,且空间记忆和再认记忆、社会交互及恐惧消退均受到损伤。 将动物束缚2h,随后动物在24℃左右的水中进行20min的强迫游泳,休息15min后,用乙醚蒸汽麻醉直至其失去意识,最后将动物放置在安静的环境下7-14d。常见大鼠模型,大鼠经历单程长时刺激后,焦虑水平、唤醒程度以及恐惧记忆水平均提高,并出现睡眠异常,且空间记忆和再认记忆、社会交互及恐惧消退均受到损伤。